联想集团的前任总裁柳传志有一句名言:“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。”柳传志为培养接班人杨元庆,将他一年一个新岗位,“折腾”了十几年,才把他培养成了 “全才”。杨元庆在1988年进入联想,先从销售员做起,推着自行车,奔走于北京市的大街小巷。1992年,柳传志任命杨元庆为计算机辅助设备部(CAD)的总经理。1994年柳传志任命杨元庆为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。2001年4月,37岁的杨元庆正式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。 为了磨磨杨元庆不肯妥协的脾气,1996年的一个晚上,柳传专在会议室里当着众人的面,劈头盖脸地把杨元庆斥责了一通。年轻气盛的杨元庆曾被柳传志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骂哭过。杨元庆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:“如果当初只有我那种年轻气盛的做法,没有柳总的那种妥协,联想可能就没有今天了。”经过不断“折腾”,杨元庆最终被“炼”成了一名经得起任何压力的“铁人”。 曾经在美的公司“转战四方”的张权,对“折腾”别有感受。张权从事业部审计监察科,再到电子科技公司财务部长,本部工厂财务部长,最后成为美的制冷财务管理部总监,经历若干部门、转战多个岗位。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,他深切体会到突破心智模式的重要。张权笑言:“人才是折腾出来的。”张权不仅自己“折腾”,还“折腾”所带的团队;在制冷财务部,张权要求财务人员一年之内换一次岗,中层主管两年换一次岗位,让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学习不同的东西,不停地突破自我的心智模式,可谓“事事折腾”、“时时折腾”。正是在不停地“折腾”中,一个学习型团队才得以形成。 无独有偶,著名企业家华为集团的老总任正非也喜欢“折腾”人。作为IT企业,华为集团年轻员工很多,并且大多是受到万般宠爱的“天之骄子”,为了让他们尽快成熟,任正非几乎用一种极度激进的磨砺方法“折腾”他们。在华为,几乎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都不是直升上去的,今年你还是部门总裁,明年就可能成了区域办事处主任,后年可能又到海外去开拓市场了。几起几落,经受若干失败的打击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华为一句名言:“烧不死的是凤凰”,意思是只有经得起“折腾”的人,才是真正的优秀人才。 由此看来,喜欢“折腾”人是许多成功企业家的共性,因为好人才是“折腾”出来的。柳传志说:“管理人员到了一定程度以后,岗位要进行轮换。这个部门他做得好,要问他是不是能够充分地说出为什么做得好。换了一个部门,还能够做得好,还能讲出道理,换了第三个部门,依然如此的话,这个人可以升了,可以承担更重要的工作。如果仅在一个部门做得好,就往上走,这里面便有偶然性。在职场与市场中,有些人能够承受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,抗得住各种折腾,就像唐僧取经,历经九九八十一难,才能最终修成正果。”概括起来,“折腾”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忠诚度和抗压能力。可以这样说,不忠于公司的人是很难得到重用的,是否真正忠于公司,在不断的“折腾”中就可以表现出来,一些经不起“折腾”的人会选择离开公司。 “折腾”可以使人尽快地进步。一个培养人才的好方法,就是在各个岗位“折腾”,经常变换不同的岗位,使“培养对象”不断地学习不同部门的专业知识,全方位地发展,如果老在一个部门待着,就无法学习别的部门的知识,个人能力就无法提高,也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。所以,优秀的人才是喜欢被“折腾”的。“折腾”还可以让大家保持活力与激情,通过“折腾”,可以迫使员工适应新环境,学习新方法,结识新同事,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,不断地进步。 “折腾”就是锻炼加磨炼。许多人问:总讲“人间正道是沧桑”,那么,职业成功的“正道”就是“成为骨干”,而“沧桑”就是“折腾”。人的成才和成功,如同炼钢。“钢”是结果,“炼”是过程。没有“炼”的过程,是不会有“钢”这个结果的。所以,我们说“百炼成钢”。
|